【简要案情】

原告赵某与被告项某某系朋友关系,两被告项某某、何某某系夫妻关系,于2005年9月20日登记结婚。项某某向原告出具落款日期为2007年7月20日的《借条》一张,载明:“今我项某某向赵某借人民币200000元正(贰拾万元正),于2009年7月20日前归还,利息按5%计算”,落款处由项某某以借款人身份签名。后原告书写一份《催款通知单》,载明:“今项某某向赵某借款(贰拾万元正),于2009年7月20日前归还,但已超过期限,至今没还,特此向项某某催讨借款”,落款日期为2009年7月23日。项某某在该份《催款通知单》上加注:“我知道,因经营不善无钱归还,恳求延长两年,利息照旧”。此后,原告再次书写一份《催款通知单》,载明:“今项某某借赵某贰拾万元正,经多次催款至今没还,特此向项某某再次催讨借款及利息”,落款日期为2011年7月27日。项某某则在该份《催款通知单》上加注:“因经营不善无钱归还,恳求延长两年,利息照旧”,并签署其姓名。

另查明,2007年7月19日,被告项某某名下账号为1001XXXXXXXXXXX3366的中国工商银行账户内余额为167545.34元。2007年8月2日,项某某自上述银行账户内支取100000元。当日,项某某向中国建设银行偿还个人购房贷款100000元。再查明,2009年6月18日,两被告项某某、何某某签署《协议书》一份,确认双方生意经营、房产状况、房屋贷款等事宜,未涉及本案系争借款。双方同时约定“其他债务事宜,双方任何一方不确认则不成立”。2010年7月,两被告开始分居。2010年9月28日、2011年6月1日,何某某分别起诉至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要求与项某某离婚。上述两案诉讼过程中,项某某均未提及本案系争借款,后该两次离婚诉讼均经调解不予离婚。2012年8月31日,何某某第三次起诉要求与项某某离婚,目前该案正在审理中。【法官说理】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根据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在合同纠纷案件中,主张合同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一方当事人对合同订立和生效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故原告赵某主张其与被告项某某之间存在有效的借款合同关系,其应就双方之间存在借款的合意以及涉案借款已实际交付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现原告提供《借条》意在证明其与项某某之间存在借款的合意。关于借款交付,其主张因其无使用银行卡的习惯,故家中常年放置大量现金,200000元系以现金形式一次性交付给项某某。对于原告的上述主张,被告项某某均表示认可,并称其收到借款后同样以现金形式存放,并于2007年8月2日以其中的10万元提前归还房屋贷款。被告何某某则明确否认涉案借款的真实性。本案中,首先,原告赵某在本案中虽表示向被告项某某主张还款,但项某某辩称涉案借款用于两被告夫妻共同生活,应由两被告共同偿还。事实上,经法院调查,在两被告的第三次离婚诉讼中,项某某也始终将本案借款作为夫妻共同债务要求何某某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基于本案处理结果与何某某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法院依法将其追加其为第三人参加诉讼。后因项某某的上述抗辩,原告申请追加何某某为被告。

在此过程中,原告及项某某一再反对何某某参加本案诉讼,不仅缺乏法律依据,亦有违常理。何某某作为本案被告以及利害关系人,当然有权就系争借款陈述意见并提出抗辩主张。其次,基于两被告目前的婚姻状况以及利益冲突,被告项某某对系争借款的认可,显然亦不能当然地产生两被告自认债务的法律效果。并且,项某某称其于2007年8月2日用涉案借款中的100000元提前归还房贷。然而,经法院依职权调查,项某某银行交易记录却显示当天有100000元存款从其名下银行账户支取,与其归还的银行贷款在时间、金额上具有对应性。此外,项某某银行账户在同期存有十余万元存款,其购房银行贷款也享有利率的七折优惠,再以5%的年利率向他人借款用以冲抵该银行贷款,缺乏必要性和合理性。本案于2013年3月7日开庭时,项某某经法院合法传唤明确表示拒绝到庭。上述事实和行为足以对项某某相关陈述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故基于以上原因,原告赵某仍需就其与项某某之间借贷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事实,承担相应的举证义务。

再次,原告赵某自述其名下有多套房产,且从事经营活动,故其具有相应的现金出借能力。但其亦表示向被告项某某出借200000元时,其本人因购房负担着巨额银行贷款。为此,法院给予原告合理的举证期限,要求其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其资产状况和现金出借能力,并释明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嗣后,原告明确表示拒绝提供相应的证据。法院认为,原告明确表示放弃继续举证权利,而其提供的现有证据亦并未能证明涉案借款的交付事实以及原告本人的资金出借能力,其陈述的借款过程亦不符合常理,故应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依法不予支持。至于项某某个人对涉案借款的认可,因其与原告之间对此并无争议,其可自行向原告清偿,法院对此不予处理。

【法税通途】

本案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http://gongbao.court.gov.cn/Details/d7ea8486dc4e99b6a602e1950ea17c.html)。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夫妻一方具有和第三人恶意串通、通过虚假诉讼虚构婚内债务嫌疑的,该夫妻一方单方自认债务,并不必然免除“出借人”对借贷关系成立并生效的事实应承担的举证责任。二、借款人配偶未参加诉讼且出借人及借款人均未明确表示放弃该配偶可能承担的债务份额的,为查明案件事实,应依法追加与案件审理结果具有利害关系的借款人配偶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以形成实质性的对抗。三、出借人仅提供借据佐证借贷关系的,应深入调查辅助性事实以判断借贷合意的真实性,如举债的必要性、款项用途的合理性等。出借人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借款交付事实的,应综合考虑出借人的经济状况、资金来源、交付方式、在场见证人等因素判断当事人陈述的可信度。对于大额借款仅有借据而无任何交付凭证、当事人陈述有重大疑点或矛盾之处的,应依据证据规则认定“出借人”未完成举证义务,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